因为世界上有灾难,所以有了灾难片。由于地理的原因,中国是一个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建国以来,仅
地震灾害就发生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照例说,中国灾难片应该比较发达。其实不然。
作为一种类型片,灾难片有一些必备的元素,少了这些元素就不能称其为灾难片。从剧情角度看,至
少包括:灾难的可怕景象、人类的反应、主要人物与灾难的搏击、搏击的结果。灾难片的审美价值在于:
灾难片往往是大制作,场面惊心动魄,情节扣人心弦,震撼人心;让人们庆幸、感恩,感到自己面临的一
切困难都可以等闲视之,生活尽管平淡,但很安逸;在重大的灾难面前,往往能够呈现出人的尊严,勇气,
真情和团结,其中的英雄主义气概让人热血沸腾,当然,也能凸显人性的阴暗面,更好地体察人性;再有
一个就是警示作用,也许有一天灾难真正发生时,我们能够知道如何应对。
从这些要求看,目前不少国产灾难片是有局限的。这些影片在情节设置上的一大限制,就是不敢直接
表现造成重大伤亡的灾难。而不表现灾难的灾难片注定不能达到预期效果。2000年张建亚导演《紧急迫降》
、2008年冯小宁导演的《超强台风》、2010年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尽管都已是中国灾难片中的
上乘之作,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些灾难片在表现主人公的危险处境与恐惧心理时,基本是点到为止,
避免展示灾难片造成的惨绝景象。灾难片的核心元素总是轻轻带过,然后把叙事重心过早地、过于明显地
转到展现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战胜灾难,奏响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的精神方面,或者醉心
于塑造救苦救难的的英雄形象。
灾难片为什么会成为部分中国电影的弱项,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与中国文化的特点有关。中国是“乐感文化”。乐天知命,早在古老的《周易》中就已经有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再大的灾难最后也会雁过无痕。所以,要拍一部灾难片来痛定思痛,很多中国人或许会
觉得没有必要。
其二,优秀的灾难片往往需要有相对专业的科技含量,但中国的电影人有科学探究精神的并不多。世
界著名灾难影片《后天》描绘了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异变,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纪的故事;《世界大战》改
编自英国著名作家H.G.威尔斯1898年发表的一部科幻小说、主要描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地心毁灭》
描写地球核心因为不明原因停止转动,导致存在于地球上的电磁场急速崩解,全球各地都出现异常灾难的故事;
《天地大冲撞》描写一颗新彗星朝地球直冲而来,在一年内将撞上地球,人类命运危在旦夕,迫使人人面临生
离死别的抉择的故事。这些灾难片如果编导对所涉及的科学领域缺乏研究,是很难写深写透,取得精心动魄
的效果的。但中国的部分编导为了创作而愿意在专业科学领域扎扎实实地下功夫的并不多。詹姆斯·卡梅隆因
为创作《泰坦尼克号》,专门研究深海潜水的感觉,并且还由于这方面有心得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被政府
请去参加专家会议,这在中国编导中是不可想象的。
其三,灾难片投资巨大,这也是目前中国灾难片稀缺的重要原因。如《日本沉没》、《火烧摩天楼》、
《独立日》、《火星人玩转地球》、《哥斯拉》系列、《世界末日》、《天地大冲撞》、《纽约大地震》、
《后天》、《2012》、《感染列岛》等片制作成本都是过亿的,但中国电影目前要有这样投入则比较困难。
当年,张建亚导演的《紧急迫降》的资金投入在国产片中属天文数字,但实际上也仅是好来坞中等制作规
模影片的十分之一。冯小宁导演的环保题材作品《超强台风》讲述人们成功抗击海啸的故事。但冯小宁只
能用土办法。如为了表现海啸规模效果,就直接把各种模型道具搬到海里。这些袖珍模型虽然省钱,但不
结实。工作人员冒着严寒把精心制作的轮船模型抬到海水里,一下就被撞坏了。用这种办法拍出的影片,
创意再好,视觉效果也是要打折扣的。